建筑行業是重型政策,并且行業正在發生變化。近年來,它一直在“淡化企業資格”并簡化企業資格標準。資質作為建筑企業的“黃金招牌”,任何修改或變更的地方都關系到企業的生存。因此,各種政策的引入都需要仔細整合各方的意見,這不能說是粗心的。從目前的角度來看,對于一些要求取消所有資格的公司而言,這是不現實的。如果直接取消,并且沒有過渡性的替代監管體系,那么整個建筑市場將很混亂,甚至更毫無價值。
首先是來看看,這是近年來對住建部資格做出的重要調整:2014年11月,住建部將專業承包資格的數量從60個減少到36個。2016年10月,住建部簡化了并取消建筑企業(每個類別中最低的除外)注冊對建筑商,具有中級及以上職稱的人員,具有工作證書的現場管理人員和技術工人的指數進行評估。 2017年4月,美化資格被正式取消。 2017年6月,住建部發布了《施工總承包企業特級資質標準》(征求意見稿),刪除了公司的注冊資本,已繳營業稅,業務經理,財務經理,一級建造者,設計師,工作方法和信息等信息。要求。 2017年9月,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取消一批行政許可事項,取消工程咨詢,物業管理一級,地質調查等資格的決定。
2017年11月7日,住建部頒發了《關于培育新時期建筑產業工人隊伍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取消了建筑勞務資格的批準,并建立了專業經營企業資格。 2017年12月,全國人大常設委員會審核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修正案草案》,并提議取消招標代理資格。顯然,2017年的建筑業資格改革都是“真劍”。會繼續簡化嗎?是! 2017年10月,住建部在回答網友的問題時,很明顯我們部門將按照國務院的要求深化建筑行業的“分權服務”改革,修訂工程設計資格標準,簡化資格標準條件和專業類別降低了注冊人員的企業資格標準的要求。
顯然,“專業類別”將是下一次資格改革的重點之一。特別是,預計將進一步鞏固和簡化36個專業承包資格。會全部取消嗎?他們沒有明確回答住建部這個問題。但是從目前的角度來看,近期可能性不大!建筑業仍然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根據住建部和中建協出版的《2016年中國建筑業發展統計分析》,目前全國有83,017家建筑企業,建筑業從業人員超過5000萬,占社會從業人數的6.68%。而資格改革“動全身”直接影響到大多數企業的生存。如果“一刀切”,就可能直接打開建筑市場的“ 紅海時代”,帶來無窮的問題。
近日,國家稅務總局在答復“不再征收預提稅建議”的意見《關于解決建筑裝飾業“營改增”后的困境的提案》中表示,在建筑業“業務改革和增加”后,稅收的征收和管理已經開始。在建筑服務發生地被用來預付稅款。之后,應將納稅申報方法提交給機構所在地的主管稅務機關。這種收集和管理系統的安排考慮了增值稅系統的特點和財政分配系統的現狀。目前,如果取消預付款,雖然可以減少一些合規成本,但可能引起的問題非常突出,主要包括:首先,為了保留稅收來源,某些地方可能要求外國公司在當地注冊或限制外資企業在當地承包工程,不利于建筑企業的不同經營和公平競爭。其次,在集中地區,從注冊年的建筑業企業的收入將大大增加,而西部等偏遠省份的建筑業的稅收將大大減少,這不利于科學合理的平衡。區域財政資源對地方收入結構有更大的影響。
因此,取消勞動力提供服務地的建筑業稅前建議需要結合多種因素進行協調。似乎簡單地調整納稅程序會影響所有方面。對于建筑公司,地方政府一直強迫建立當地分支機構,主要是出于同樣的考慮。此外,建筑行業資格標準中數字或指標的調整可能會引發一場小的“地震”,震撼整個行業。因此,在新的“信貸”核心行業監管體系形成之前,資格認證改革可能會逐步推進,“一刀切”取消的可能性很小。